刘备,无疑是三国历史中的一位励志人物。从最初只是一个卖鞋织席的小人物,到最后成为一国之君,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,才终于在公元221年坐上了蜀汉的皇位。他的成功,当然离不开他与关羽、张飞的深厚情谊,尤其是桃园结义的那段历史,关羽更是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。然而,关羽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已不幸被东吴擒杀,而这一切的背后,正是关羽之死,令刘备愤怒至极,决定亲自出征东吴,进行报仇。可最终,他在陆逊的火攻之下,几乎全军覆没。正是那一场火灾,烧毁的不仅是刘备的军队,也几乎将诸葛亮多年来为蜀汉积累的所有资源焚毁殆尽。
尽管如此,蜀汉的国号已然立定,刘备也必须将自己的皇位传承下去。因此,在临终前,刘备将儿子刘禅立为新帝,并将国家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。刘备的临终托孤,体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极高信任。然而,刘禅的智商却始终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,以至于直到他即位后,依然未能承担起作为一个帝王应有的责任。为了弥补这一空白,诸葛亮在临死前也未能卸下责任,他继续扶持刘禅,甚至推荐了董允和费祎等人协助刘禅管理国家大事。
展开剩余77%“君正臣直”是古人常说的道理。刘备时期,蜀汉虽然还没有达到不可动摇的地步,但由于有诸葛亮的高效治理,蜀汉朝堂始终保持一定的稳定。然而,一旦刘禅开始亲政,形势开始发生微妙变化,最终出现了一个决定蜀汉命运的人物——黄皓。黄皓起初不过是个普通的太监,负责刘禅的日常起居,算得上一个小人物。可正因为他身处皇帝身边,这让他有了接触权力的机会。刘禅本身性格懒散,不喜欢处理政务,在父亲刘备在世时,也一直由诸葛亮出谋划策,因此生活相对安逸,黄皓凭借这一点逐渐引起了刘禅的注意。
渐渐地,刘禅与黄皓形影不离,蜀汉的朝臣们开始对这位太监的行为产生了怀疑。由于宦官的专权给历史上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像董允这样的忠臣自然对黄皓产生了警觉。董允是诸葛亮生前亲自推荐的辅政大臣,深受尊敬。他知道,黄皓若有所作为,必定会对国家政权构成威胁。于是,他多次站出来警告刘禅,斥责黄皓的所作所为。然而,董允去世后,蜀汉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,陈祗成为新的权力人物。陈祗虽然是重臣,但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,都远逊于董允,因此黄皓在陈祗的支持下开始步步高升。
黄皓凭借陈祗的扶持,从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监,逐渐升职为“中常侍”,最后甚至能专权朝政。此时,黄皓与陈祗狼狈为奸,蜀汉的朝政变得越来越混乱。陈祗出于自身的权力欲望,与黄皓联手,迅速将所有权力集中在他们手中,这种局面令蜀汉的统治陷入了危机之中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黄皓的权力之大,几乎能左右朝堂上所有人的命运。刘禅的亲弟弟刘永因不满黄皓,敢在刘禅面前发声,结果竟被迫与哥哥断绝联系,十多年未能相见。即使是蜀汉名将姜维,也未能幸免于黄皓的权谋。姜维作为诸葛亮的亲传弟子,一直效忠蜀汉,但因在刘禅面前批评黄皓,竟被迫远离京师,去边疆屯田。
在蜀汉即将面临魏国威胁时,黄皓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,甚至安排了一名巫师为刘禅祈福,许诺魏国土地终将归于蜀汉。刘禅竟然轻信了黄皓的话,还高兴得手舞足蹈。黄皓成功地掩盖了所有关于魏军进攻的战报,直至魏国名将邓艾的突袭到来,刘禅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但一切已为时晚矣。
最终,面对魏国的进攻,刘禅选择投降。他不仅自己投降,还命令蜀汉的主力将领姜维也一同投降。至此,蜀汉彻底瓦解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在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,刘禅依然未看清黄皓的本质,竟带着他一起前往洛阳,继续沉溺于昔日的“娱乐”生活。司马昭早已察觉黄皓的危险,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处死。而刘禅的错误判断,最终加速了蜀汉的灭亡。
回顾蜀汉的覆灭,黄皓固然罪不可恕,但更为严重的,是刘禅对黄皓的信任。刘备早知儿子的智商有问题,却依然将皇位传给他,实际上为蜀汉的覆灭埋下了导火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配资-股票按月配资-配资代理平台-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