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这次真的出圈了,来自内地20多家文博馆拿出压箱底宝物进行展出,就连美高梅海外珍藏也在博物馆内首次亮相。比上次展出的12生肖兽首之4更令人震撼。
从一方面来说,澳门的文旅产业其实早就在转型,从另外一方面来说,这次的展品一定不可错过,澳门这次的丝路展,确实值得一看,并且值得回味。
吸睛的展品,我随便盘点一下。
1、明代龙纹宝座毯
据说,明清以来,铺在紫禁城的地毯一共只有上百张,保存下来的完整的地毯大约有30多张,而这张龙纹宝座毯可是铺在金銮殿上的一张。
展开剩余86%且不说它精致的手工,但说它曲折的经历,就已令人无限唏嘘。
鸦片战争以来,多少国宝流失海外已经数不胜数,而那些流失的国宝中,就有这张地毯。1920年,在它流失海外的途中被一对旅游的夫妇买下,后来历经辗转,最终站上海外拍卖展台。
最后一次拍卖的价格是6881000欧元,相当于57135007.3人民币。
其实,它原本是红色的,历经百年已经变成金黄色。
博物馆用这张地毯,搭配上电子数字效果,视野更震撼。一把庄严贵气的龙椅前,一条金龙腾空而起,好像掩藏在地毯中的皇家贵气也随之腾升,让人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百年前。这是一张多么珍贵的地毯啊,贵的不是它的价格,而是它无声言说的历史。
2、伎乐纹八棱鎏金杯
在说到这个金杯之前,要先说一下粟特人。
在汉唐时期的陆地丝绸之路上,粟特人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做生意,中古时期,他们控制了整个陆地丝绸之路的贸易,他们来到遥远的中国跟中国人做生意,而他们来了中国,就会起一个中国姓,起得最多的就是“唐“、“安“、“米“姓。
其实安禄山也是粟特人,唐玄奘就是跟着粟特人的驼队去取经的。大家看的《长安的荔枝》,粟特人也占据了大面积的篇幅。简单来说,粟特人就是胡人。后来,粟特人慢慢被同化掉,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博物馆里还展出了粟特文,你们看,像中国哪个地区的文字?
这只伎乐纹八棱鎏金杯出自唐代,杯上的图案便是粟特人的画面。
3、清雍正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
据说郑和下西洋后,带回了一些烧制玻璃的技术人员,于是,清朝时期,烧制玻璃便一发不可收拾。从康熙开始,就建造了玻璃厂。到了雍正帝时期,他也特别喜欢烧制玻璃,还专门在圆明园六所内增设了玻璃作坊。
而且听说他特别喜欢蓝色的玻璃,这只透明玻璃蓝色八棱瓶色泽纯净,晶莹剔透,非常难得。或者,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雍正帝的审美。
4、三彩蓝釉女俑、唐三彩双峰骆驼
唐三彩之所以珍贵,是因为它的工艺技术已经失传,即使人们在努力地复刻它们,想要达到唐朝的工艺水平,依然还有段距离。
据说,唐三彩的颜料因为有毒,所以它制作的物件,要么是摆件,要么是陪葬品,而作为陪葬品的时候,数量也是严格控制的。三彩蓝釉女俑因为存世数量极少,所以显得尤为珍贵。据说,用唐三彩制作的人物,大都是根据真人样貌制作的。
5、弥勒菩萨坐像
第一眼看到这尊佛像的时候,我一直在想它为什么如此珍贵。在佛教成立之前,佛只是一个意念并没有具体的形象,后来,历经600多年,佛才终于有了自身形象,那么,你是不是特别好奇,佛最初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?公元1-5世纪,人们开创性地创造了第一批佛陀的形象,这尊弥勒菩萨坐像出自于公元2-3世纪,就是佛陀最初的形象。
6、敦煌壁画古乐器
在丝绸之路的节点上,敦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,这其中,敦煌壁画为人们描绘了一段精彩而辉煌的音乐史。人们也正是从壁画中了解了敦煌舞蹈和乐器。据说,在敦煌壁画中,琵琶出现过近700次,箜篌出现过近200次,五弦琵琶仅存世1件,还有花边阮和葫芦琴、筚篥、奚琴等等。这些都已只是图案。
但中国有一位大神,他为这些壁画上的乐器沉迷,并且复刻了壁画上的乐器,甚至还复刻了壁画上游牧民族使用的反弹琵琶。这位大神就是谭盾。
博物馆内不仅展出了复刻的乐器,还有音乐会,可惜,乐器我看了,音乐会我错过了。用脚趾都可以想象得到,当唐朝的古乐器响起来的时候,会是多么的动听。
当然,我描述的这些文物,仅是博物馆展品极少的一部分,它们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器物,而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,是有着传奇生命的活物。强忍住剧透,就想告诉你,更精彩的部分,还要你亲自去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挖掘才是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正网配资-股票按月配资-配资代理平台-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