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正式纳入中华版图的标志
阔端(1206年—1251年),窝阔台次子。阔端是为元代的西部统治做出贡献的蒙古国宗王、大将,但《元史》《新元史》等关于其生平事迹记载很少,可能编撰者宋濂等人也未能充分意识到阔端的历史贡献,所以只给了他很少的篇幅。另外,元代的蒙古史料本来就留存较少,阔端的生平事迹也就更加似是而非了。
即便贵为窝阔台次子,阔端早年的事迹依然毫无信息。直到窝阔台登上汗位之后(1229年),强行给阔端以“三千军户”的武力,才真正把阔端带进了历史的记载。窝阔台没有与元室诸王、酋长商议,“擅自”将原西夏统治区(即“唐古惕”)封给了阔端,并将托雷统辖的原蒙古部落逊都思、雪你惕及其军户三千,配备给了阔端(参胡小鹏《元代阔端系诸王研究》)。于是,阔端便有了以凉州(武威)为中心、西夏故地为范围的封地(即“兀鲁思”),和三千军户的自卫武力。
阔端的受封武力相当不弱,因为成吉思汗封诸子时,术赤等人亦不过数千户。阔端封地也比较大且丰饶,虽然比起“西道诸王”(术赤、察合台、窝阔台)封地来说还相形较小,但比“东道诸王”(哈撒儿、合赤温等)一点也不差,气候、水草较好,地理更近中原。所以,当窝阔台在争议中登上汗位后,为稳定统治权,他立即分封阔端兀鲁思(封地),显然具有守护西部的深意,《逊都思氏世勋碑》“太宗皇帝时,命太子阔端镇河西”的记载,也可以作证;而其他窝阔台诸子,都没有这个待遇(除了贵由,因为贵由是汗位继承者)。这也反映出阔端沉雄善战、能力突出,值得窝阔台委以重任。
展开剩余67%1235年,窝阔台在灭金之后,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战争。他派出了以拔都为统帅的西征远征军(一直打到了匈牙利,堪称旷世远征),史称“长子西征”。对南宋,他派出了阔端等三路大军,分别剑指四川、襄阳和江淮。西路的阔端在招降陇西汪世显后,纠合西夏、女真、回回、吐蕃等军队,向四川发动进攻。其主体路线与五年前托雷的进军路线基本一致,从大散关向西南,攻占沔州(今略阳)、凤州(今徽县),破武休关,然后在阳平关(今宁强县)与南宋曹友闻军展开了激战,最终歼灭曹军,顺利南下,与招降吐蕃、从阴平、文州南下的按竺迩会合于成都平原。但本次南征,似乎在攻占了四川数个州府之后,便匆匆撤军了,具体原因不详。
此后的1239、1240年,阔端统帅下的西路蒙古军,再度进攻万州(今重庆万州区)、成都并再度占领。但这期间的蒙古南征遭到南宋军队的强烈抵抗,推进速度不快,双方也有议和。所以,阔端打下成都却没有长期驻守,或者中途撤军,估计与议和有关。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1241年窝阔台去世,各路蒙军撤兵返蒙,争夺汗位,这成了蒙古国第一次南征忽然结束的最主要原因。要不然,阔端打下整个四川,应该不成问题。
窝阔台去世后,皇后乃马真摄政。乃马真是阔端后母(《史集》记载是阔端生母),她允许阔端“开府西凉,承制行专封拜”(《新元史·太宗诸子·阔端传》),即在凉州建立王府,具有独立人事权。至此,阔端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、位高权重的“西凉王”。
真正让阔端深刻嵌入中国历史的是1247年的“凉州会盟”。这是西藏真正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历史事件。此前,卫藏(西藏本部)对成吉思汗纳贡,接近于属国角色;成吉思汗去世后,西藏便不再向蒙古纳贡。作为当时中国西部最有实权的宗王,阔端不允许这种现象持续下去,所以,派大将多塔纳波率军攻入西藏,进驻热振、澎波(均在今拉萨市林周县)地区。多塔了解到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情况后,建议迎请西藏最具权威的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(又作“萨迦班智达”),前往凉州商谈西藏事宜。
阔端采纳了多塔的建议。1244年,阔端下书召请萨班来凉州。三年后(1247年),萨班跋山涉水,达到了凉州,与阔端议定了西藏归顺之事,大体内容是:元朝委托萨班治理西藏,西藏事务(官吏、户口、贡赋)要给阔端汇报和留底,蒙古要派员赴藏,会同萨班议定税目。这其实就是宣告了西藏接受元中央的统治,元朝也认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。从此,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终于纳入了大中华的版图。这是阔端给中华历史做出的杰出贡献。
在这个过程中,萨班文武并用,周密安排,耐得住时间,慢工出细活,用最妥善的方式,花最小的代价,实现了最理想的结果,堪称是祖国统一历史中的精彩之笔和神来之笔。会盟成功后,阔端为萨班建立寺院,给以极高礼遇,萨班也一直居此讲经,直至去世。阔端还为萨班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,并为之建立了壮丽的白塔以及塔林。如今,伫立于武威市郊的白塔寺,就是这段历史的生动见证和永恒昭示。
阔端之后,其子只必帖木儿继承其位,且因为支持忽必烈而被正式册封“永昌王”。其避暑行宫遗址,就在今金昌市永昌县皇城滩(皇城水库附近)。
(执笔:清辉 编辑:王丽娜)
来源:黄河清风
编辑:张安化
发布于:北京市嘉正网配资-股票按月配资-配资代理平台-开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